第 73 章

在金陵城這接連不斷的風波中,到了三月十八皇壽誕之日。壽宴盛典當日, 勳貴百官和身有诰命的外命婦都要按品秩穿戴于清晨一早便分男女兩列候于皇宮正南門外, 等待宮門開時, 排序入宮向皇上賀壽。

墨紫幽, 墨紫冉, 還有墨紫薇三人并無诰命品秩在身, 按理說除非與皇室特別親近,否則是不用入宮賀壽的。只是蕭貴妃特下了懿旨,讓墨紫幽随同墨老夫人一起入宮, 于是墨紫幽便也清早就穿戴好,陪着墨老夫人在正南門外命婦之列中等候。而墨越青則由已是進士出身的墨雲天陪同在外官之列中等候,墨家其餘人并未入宮。

待到宮門一開,外官便由內侍官引着前往紫宸殿去向皇上賀壽并獻上各府準備的壽禮。外命婦則由宮中女官引着前往蕭貴妃的關睢宮拜見,之後再由蕭貴妃等宮中高位嫔妃領着一同前往紫宸殿向皇上賀壽。

在外官和外命婦分開之時,墨紫幽看見外官隊列之前的楚玄和楚烈都回過頭來看了她一眼,楚玄目光陰沉冷淡,楚烈的眼中卻是帶着詭異的笑意, 赫泰已答應了他的交易。

而蕭家因了蕭貴妃受寵的緣故,除了寧國公世子蕭鏡之和新科榜眼蕭望之之外,無官無爵的蕭朔之也随行在列。見到墨紫幽,蕭朔之便沖着她一個勁的笑。

墨紫幽也向他笑着點點頭後,就別開眼跟随在墨老夫人身後,由女官領着往關睢宮去了。

到了關睢宮的正殿之中,墨紫幽就見徐淑妃, 武賢妃,還有宮中其他嫔妃俱已都在。蕭貴妃坐在北首正中,武賢妃和徐淑妃分坐在她左右兩側,其餘妃嫔皆按品級在兩側下首落座,接受一衆外命婦的拜見大禮。

“紫幽,”待讓衆外命婦平身之後,蕭貴妃就向着站在外命婦之末的墨紫幽招手道,“上前來同我說話。”

墨紫幽聽命走上前去,蕭貴妃看着她,便笑着拉起她的手道,“果然是承你吉言,前幾日我覺得不舒服,便請了禦醫診脈,竟發現我已有三個月的身孕了。我今日傳你進來,便是想向你道謝的。”

“恭喜貴妃娘娘。這是娘娘自己的福分,紫幽不敢居功。”墨紫幽福身笑道,她用眼角餘光掃了一眼武賢妃和徐淑妃的臉色,武賢妃面色淡淡自然是不會為蕭貴妃高興,徐淑妃卻也是一臉喜色道,“貴妃妹妹既是有孕,可千萬要小心身子,今日皇上壽誕內宮事務繁多,你可別累着了自己。”

“有兩位姐姐幫襯着,我哪會累呢。”蕭貴妃笑着對徐淑妃道,“反倒是事事勞煩于淑妃姐姐,讓我心中甚感不安。”

“你我之間,說什麽客氣話。”徐淑妃一臉親切地笑。

不得不說,徐淑妃當真是八面玲珑,聽說從前蘇皇後也極喜歡她,如今這後宮裏做主之人換成了蕭貴妃,徐淑妃又能與蕭貴妃這般親密,絲毫不因蘇皇後的死對蕭貴妃心有芥蒂,顯然從前她與蘇皇後的情誼只怕都是虛的。不過這也是徐淑妃在後宮中的生存之道,她在皇上的嫔妃當中姿色才情都不算出衆,性情除了和順之外也無特點,卻能多年在後宮當中屹立不倒,位居四妃,靠得便是這會做人的本事。

反觀武賢妃卻是孤坐于一旁,對于蕭貴妃和徐淑妃之間的親密交談一臉不屑,連一句話也不願多說。看向徐淑妃的眼神中也有掩藏不住的鄙夷之色,顯然是看不上徐淑妃讨好蕭貴妃的樣子。

這時,思柔公主才姍姍來遲,待她與蕭貴妃等衆位嫔妃及外命婦相互見禮之後,才由蕭貴妃,武賢妃,徐淑妃三位妃子帶領一衆內外命婦前往紫宸殿向皇上賀壽。

衆人到達紫宸殿時,勳貴百官正在向皇上獻上各家的壽禮,楚玄送上的自然就是墨紫幽贈予他的《誡子書》。韓忠把那卷《誡子書》命兩個小內侍展開呈于皇上面前時,皇上深感意外地看了楚玄一眼,問,“你其他兄弟若送字畫,要麽與‘孝’有關,要麽與‘壽’有關,為何你偏生送了這一幅諸藹孔明的《誡子書》?”

“兒臣在梁都六年間,時常回憶父皇昔年對兒臣的諄諄教誨,心中反思深省,深以為然,感念于父皇對兒臣的一片拳拳誡子之心,才會特意去尋了這前朝書法名家唐山大師寫的這帖《誡子書》做這父皇的壽禮。”楚玄垂首恭敬回答。

自己如此冷待楚玄,卻想不到楚玄心中卻對他抱着如此之深的父子之情,皇上心中更覺慚愧。他的目光落在楚玄胸口的傷處,關切道,“傷可好些了?”

“下床行走已是無礙,只是不得使力而已。”楚玄回答道。

“那就好。”皇上點了點頭,楚玄就退回外臣之列,讓別人繼續向皇上獻上壽禮。

這一番獻禮真是讓人大開眼界,王公大臣們都是種出奇招,送上的壽禮無一不是奇珍異寶。墨家獻上的自然是那尾通體金紅的龍魚,墨越青命人将那龍魚裝在一口大缸之中,擡入紫宸殿。而這龍魚今日也極給面子,剛剛被放在皇上面前就一個魚躍竄出水面在半空劃出一道圓弧又再落回缸中。

墨越青立刻抓着時機向着皇上恭維道,“這龍魚只有得見真龍之時,方會躍出水面。”

“好好好!”皇上頓時聖心大悅,之前因墨紫幽和墨紫菡而對墨越青生出的怨氣也消了大半。

但最絕妙的卻是楚烈獻上的壽禮,那是一只背上馱着一塊碑的玄龜,那玄龜龜身不過雙掌大小,碑也不到半尺高,碑上的凹陷正是上古文字的“壽”字。而這玄龜馱碑奇就奇在這碑與龜甲仿佛是一體,竟找不到一絲空隙,這碑上“壽”也像是渾然天成,看不出任何人工雕鑿的痕跡。

“此等奇物你從何處尋來的?”皇上大奇,問楚烈道。

“父皇,”楚烈恭敬笑道,“《易經·蔔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古時,伏羲借河圖畫成八卦,夏禹以洛書治水,劃天下為九州。他二人皆是大聖。這只玄龜是近日來現身于漓川當中,被漓川邊的百姓發現,既而才為兒臣所得。兒臣想這馱碑玄龜現世,分明昭示着父皇為當世真聖,故而這份壽禮實則是上天給父皇之禮,并非兒臣之禮,兒臣不敢居功。”

“好!”皇上看着那玄龜樂得眉開眼笑,喜不自勝,看着楚烈的眼神也溫和了許多。

楚烈退入外官之列時,面上也多了幾許輕松的笑意,縱然上一次未能依靠苦肉計重獲皇上的歡心,但他依然還有別的方法可以達到目的。

待到王公大臣們全都獻完壽禮,一衆內外命婦也全都向皇上拜壽之後,皇上便移駕含元殿大宴群臣。西狼使臣和梁國使臣畢竟是客,就未讓他們如大魏的王公大臣一般到紫宸殿行朝拜之禮,而是直接在含元殿內以客禮向皇上拜壽,獻上兩國各自的珍寶壽禮。

待皇上和百官命婦們皆入座後,皇下便下令禮部開宴。今天禮部自然也請了戲班子,因姬淵近來受寵,故而禮部大着膽子依舊請了芙蓉班來為皇上賀壽。只因上次花朝宴上芙蓉班唱《長生殿》一事還讓禮部官員們心有餘悸,是以到戲開鑼之時都有些提心吊膽。幸而這一次姬淵極為老實,未再如同上次一般膽大妄為地胡鬧。

幾出熱鬧的賀壽戲過後,皇上就命撤了戲臺,可卻沒讓姬淵離開,竟是命他卸了妝之後到禦前伴駕。更是不要韓忠伺候,竟是讓姬淵來為他斟酒布菜,哪怕坐在禦座近前的蕭貴妃一見到姬淵就沒什麽好臉色,皇上待姬淵的态度卻照樣親昵。

衆人見了都甚為吃驚,想不到姬淵這一介戲子竟如此得皇上寵愛,連皇上身邊一向最親近的韓忠都要退讓不說,就連寵冠後宮的蕭貴妃的不滿都不能讓皇上疏離姬淵。墨紫幽也甚是不解,她始終猜不透姬淵到底是依靠什麽能得到皇上的歡心。

不過她如今的心思更多是放在了接下來的重頭戲上,那就是西狼和梁國兩國同時向思柔公主求親。

酒過三巡之後,就聽皇上對西狼使臣和梁國使臣道,“兩國都向朕的愛女思柔公主求親,然,一女不嫁二夫,朕只能擇其一而婉謝另一國的好意。為示公平,朕這裏準備了三道難題,你們誰能都解開,朕就将思柔公主嫁往哪國。”

赫泰和梁國正使都從席位上站了起來,向着皇上行禮,道,“那就請皇上出題吧。”

皇上示意了韓忠一眼,韓忠上前一步,正要開口,卻聞一人嬌聲阻止,“慢着。”

衆人看過去,就見思柔公主從自己的席位上站起來,向着皇上躬身進言道,“父皇,既然是兒臣要嫁人,那這題是不是該由女兒來出?”

皇上一愣,又點頭笑道,“好,是該由你來。”

思柔公主便離開了自己的席位走到大殿當中,她站在那裏巡視了一遍文武百官和內外命婦,目光最終落在一處。墨紫幽循着她的目光看過去,那裏坐着蕭望之。

思柔公主今天打扮得極美,她梳着飛天髻,簪着花钿九樹,身穿紅色翟衣立于殿中,明豔端莊之中卻又透着一種威嚴,通身都是天家之女的氣度。

只見思柔公主按着禮節向着赫泰和梁國正使行了禮後,方開口道,“我不嫁無才之人,故而這三道難題,兩位若是有一題答不上來,那兩國的親事,我只好都謝絕了。”

對面與梁國使臣們坐在一起的慕容英有些擔憂地看向墨紫幽,墨紫幽對他輕輕搖頭,讓他別擔心,思柔公主應當是不會亂來的。皇上不可能真的駁了兩國的求親,若真一下将西狼和梁國一起得罪了,誰知道事後這兩國會不會聯起手來反而對大魏不利,所以思柔公主是一定要嫁的。

墨紫幽轉頭去看思柔公主,思柔公主神色淡淡,絲毫未有将要去和親的憂慮傷感之色,反而臉上帶着一種從容不迫。墨紫幽又看了對面正看着思柔公主的蕭望之一眼,心中了然,今日思柔公主會突然主動站出來,并非是想破壞和親,大約她只是想讓蕭望之看見她,關注她,哪怕只有這片刻也好。

“那就請公主出題吧。”赫泰向着思柔公主笑道,他的神色也很從容,只是那種從容卻不是對這次和親志在必得的從容,反而像是對結果毫不在意的從容。

墨紫幽遠遠與侍立在皇上身邊的姬淵相望一眼,就見姬淵沖着她一笑,顯然是在告訴她,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請公主出題。”梁國正使也道。

“第一題,若是兩位手中只有十文錢,卻必需用這十文錢買來的東西将這間大殿填滿,兩位會如何做?”

此題一出,宴席上頓時議論紛紛,有的說用最便宜的棉花,有的說用最廉價的稻草,墨紫幽聽見坐在一旁的一位命婦低聲笑道,“這還不簡單,用點燃的蠟燭的光就可填滿這間大殿。一支蠟燭也才一文錢而已。”

墨紫幽在心裏笑,蠟燭的光是照不亮影子的,這含元殿中有象征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的二十八根大柱,還不算上其它器物,光照之下影子數不勝數。

思柔公主說完,就看着赫泰和梁國正使,淡淡問,“哪一位先來解答。”

“我。”赫泰搶先出言道。

正要開口的梁國正使冷冷看了赫泰一眼,眼中閃過譏諷之意,便閉口不言。

“那就請赫泰王子先答吧。”思柔公主向赫泰點頭道。

哪知,赫泰卻是笑眯眯地說,“我想說的是,我不會。”

此言一出,不只大魏百官命婦們詫異,就連西狼其他使臣都是吃了一驚。皇上頓時皺起眉頭,他不由得想,赫泰這是什麽意思,之前還叫着嚷着非要跟梁國使臣争娶思柔公主,現在這難題方出了第一題,赫泰試都不試就放棄了,這是在耍着他玩麽?

思柔公主對赫泰此舉倒是毫不在意,她淡淡道,“既然赫泰王子不會,那就請梁使回答吧。”

梁使頗有幾分鄙夷地看了赫泰一眼,答道,“民間有一種小吃叫臭豆腐,其味可傳遍整條街,買上十文錢的臭豆腐,它的氣味就可填滿這整個大殿。請問公主,我答得可對?”

“梁使答得不錯。用氣味填滿整個大殿的确是最妙的法子。”思柔公主淡淡點頭。【。。。。。】

衆人聽到這裏,都是紛紛點頭稱贊梁使妙思,梁國使臣們臉上都是得意洋洋。西狼使臣們頓時就覺得在魏國百官和梁國使臣面前丢盡了顏面,都盯着赫泰看,想不明白赫泰怎麽會連答都不試着答一答就直接自認不會。

“第二題,兩頭刨得粗細一般的一根大木頭,如何才能分清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思柔公主淡淡看赫泰一眼,問,“這一題,赫泰王子還答麽?”

她适才已說了,她不嫁無才之人,赫泰既然第一題就自認不會,便算是放棄求親了,只是拘于禮數,她還是問上一問。

“我也想答,可我還是不會。”赫泰一臉無奈地攤攤手道。

這一下,衆人都覺得不對勁了,這赫泰連試都不試一下,就承認不會,而且他那神态絲毫未見答不上題的懊惱之色,反而一派輕松,這分明就是無心求娶思柔公主,就連西狼使臣們也都疑惑地看着赫泰。

皇上的臉色已沉了下來,他出的題難住了赫泰與赫泰根本無心答題可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他們大魏讓西狼知難而退,後者則是西狼不屑與大魏聯姻,故意推脫。皇上深覺得自己受到了赫泰的愚弄,偏生他又不能以此來找西狼的麻煩,畢竟誰能證明赫泰是真的不會,還是裝的無知?

只有思柔公主一臉淡然,對于赫泰如此無禮之舉毫不在意,只是對梁使道,“那麽梁使可能解答?”

梁使也有些納悶地看了赫泰一眼,想不明白赫泰此舉到底是在玩什麽把戲,只能回思柔公主道,“只要把那根木頭放在河裏,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後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一清二楚。”【。。。。。】

“梁使答得不錯,樹幹越接近樹根處年歲越久,木質也就越緊實,故而根為重,梢為輕。”思柔公主擡起眼,遙遙與席間正一臉木然地看着她的蕭望之對視,她笑了一下,出了最後一題,“請問梁使,将一百匹小馬駒和一百匹母馬分開,各自分成兩群,如何才能分辨出每匹小馬的親生之母。”

既然赫泰已無心答題,這最後一題思柔公主就直接詢問梁使了。其實她早已知曉,自己只會嫁往梁國,這三道難題的答案梁使早就心中有數,今日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唉,這一題,我也答不上來,真是可惜。”一旁的赫泰卻是還嫌姿态作得不夠一般,搖頭嘆氣道。

皇上放在扶手上的手已然握緊,他覺得赫泰今日就是故意要做此等姿态來讓大魏難堪。梁國使臣們也相當郁悶,原本他們早已得知了這三道難題的答案,還想借此機會在魏帝的壽宴上好好羞辱西狼使臣一番,可現在被赫泰這樣一鬧,他們就是争到了思柔公主也毫無贏家的快、感。

墨紫幽挑了挑眉,她總覺得赫泰今天這副語氣姿态實在是像極了一個人。她轉頭看了姬淵一眼,姬淵正笑看回視她。墨紫幽心中便知,今日之事八成是姬淵給赫泰出的主意。赫泰不是傻子,自然明白皇上只願意把思柔公主嫁去梁國,所以赫泰用此等姿态放棄求娶思柔公主,既讓人挑不出毛病,又保全了西狼的顏面。

梁使正幹巴巴地把早已準備好的答案說了出來,“只要将那一百匹小馬駒餓上半日,它們自己就會去找自己的母親吃奶了。”

梁使心中深覺沒勁,原本他還想看一看赫泰答不上難題的窘迫之态。但現在看赫泰那笑容滿面的樣子,哪裏像是答不上來,反而更像是他赫泰将與魏國和親的機會大方地讓給他們梁國似的。

“這最後一題,梁使也答對了。”思柔公主淡淡一笑,回身向皇上道,“父皇,兒臣已問完了,結果也已有了。”

皇上點了點頭,有些惱怒地瞪了赫泰一眼,偏赫泰一臉你能奈我何的不在意之态,更讓皇上覺得氣悶。他終是強忍怒氣,把這個過場的最後形式走完,“既然這三道難題,赫泰王子解不出來,梁使卻全部答出,朕就只能把小女嫁與梁國太子,謝絕赫泰王子你的求親了。”

“唉,技不如人,也只能甘敗下風了。”赫泰一臉遺憾地道,明明他作足了姿态,可這話落在大魏衆人的耳中,着實就想是在嘲諷一般,大魏衆人的臉色都有些不好了。【。。。。。】

“父皇,”就在衆人都對赫泰氣得牙癢癢之時,思柔公主卻是向着皇上下跪道,“兒臣有一事相求。”

皇上垂首看着自己疼愛多年的女兒,想想她将要遠嫁異國他鄉,從此山高水遠,再難相見,就連她在梁國受了委屈,只怕自己也不能得知,不由得就覺得心痛。他嘆息道,“你說。”

“兒臣希望此次護送兒臣前往梁國和親的送親使由新科榜眼蕭望之擔任。”思柔公主道。

作者有話要說: 唉今天又晚了,明天盡量早,明天開始最後一章都會是防盜章,親們買的時候要看一下,別忽買了,以後最後一章都是防盜章。

這三道難題,一個是禪理故事,兩個是唐太宗考向文成公主求親的藏族使者的。

有讀者說女主太上帝視角,老是去判斷別人怎樣怎樣,但是我覺得一個人只要活着,接觸別人都會在心裏有一個判斷。至于救人這個,我覺得不救人的才是上帝吧,上帝才能做到俯視衆生的喜怒哀樂而無動于衷。女主救人不因她是好人,只是她覺得該救,能救,那為什麽不救。她今日不救雲王,那麽他日回想起來一定會痛苦,所以為了她自己也好,為了雲王也好,她想救就盡力去救了。

女主的确非常主觀,這是她今生的缺點,但她對男主的關注和誤解,我前面點出來過,其實是她心中對男主有所期待,有時候對于越是期待的人,往往要求越高,相反對于路人甲,不會去希望路人甲是怎樣一個人。

女主現在因為自己的主官誤解了男主,但這在誤會解開之後,反而會讓她面對男主的行事所為有更多更大的理解,而不會讓自己再像現在這樣。

相關推薦

發表評論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